全球服务热线:400-086-8008
预防胸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再治疗发生的三大措施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2020-12-04 作者:厚朴方舟
胸降主动脉瘤像是一颗埋藏在人体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大出血会瞬间致命。目前胸降主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胸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TEVAR),内漏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很多患者在接受TEVAR后,随着时间推移并发症会逐渐显现出来,进而需要进行再次干预治疗。
2000年至2010年间,为降主动脉瘤(DTAA)实施胸主动脉瘤腔内修复(TEVAR)的中心数量增加了近两倍。然而,大多数关于该适应症的TEVAR研究仅限于30天的短期结果,有关TEVAR术后中长期效果的研究却寥寥无几。
▲图源: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近期在一项机构回顾性研究中,美国麻省总医院外科临床研究员Adam Tanious博士,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临床研究主任Mark F. Conrad博士,及其同事确定了DTAA TEVAR术后3年生存率的预测因子,并在《血管外科杂志》上发表了这一发现。
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从2004年1月至2018年1月,研究人员追踪分析了219位因胸降主动脉瘤而进行了胸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患者(平均年龄74岁)的长期预后。研究数据显示,80%的患者术后动脉瘤囊消退或稳定 ,与瘤囊增长的患者相比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动脉瘤囊稳定或消退的患者3年生存率为88%,而动脉瘤囊增长的患者3年生存率为70%。在所有患者中,有16%的患者发生围手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23%的患者发生内漏,需要再次介入治疗的患者占9%。
研究还发现,内漏、术前颈动脉-锁骨下旁路手术和支架移植物过大都是术后瘤囊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血管通路并发症和覆盖锁骨下动脉显着增加了患者接受再次介入治疗的几率。支架植入物尺寸过大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增加患者术后死亡风险的其他因素还包括内漏、糖尿病、年龄以及外周动脉疾病。而理想的支架移植物大小似乎是近端锚定区测量值的20%-30%。
对于接受TEVAR治疗降主动脉瘤的患者来说,适当的支架移植物大小,内漏治疗和严格的监测,可以改善其中长期结果,预防TEVAR术后并发症再治疗的发生。
参考来源:
[1] OPTIMAL GRAFT SIZING, TREATMENT OF ENDOLEAKS IMPROVE SURVIVAL AFTER TEVAR FOR DESCENDING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S, https://advances.massgeneral.org/cardiovascular/journal.aspx?id=1737
[2] Adam Tanious, Thoracic aortic remodeling with endografting after a decade of 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experience,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2020
审核:麻省总医院
厚朴方舟2012年进入海外医疗领域,总部位于北京,建立了由全球权威医学专家组成的美日名医集团,初个拥有日本政府官方颁发的海外医疗资格的企业。如果您有海外就医的需要,请拨打免费热线400-086-8008进行咨询!
本文由厚朴方舟编译,版权归厚朴方舟所有,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注明"转自厚朴方舟官网(www.hopenoah.com)"字样,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热门服务
推荐阅读
美国权威医学专家
美国医院排名
全球咨询服务热线
400-086-8008
English | 微信端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5·0179
厚朴方舟健康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www.hopenoah.com
京ICP备1506179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27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