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因为生活习惯不规律而患上了
糖尿病。相信刚刚患病的“糖友”肯定是一脸懵逼,我怎么就得了糖尿病?糖尿病是啥?我会不会死?近日,日本闻名的顺天堂医院内科很多专家医学博士,谈了很多关于糖尿病的问题,希望对广大“糖友”有所帮助。顺天堂属日本权威医院,综合排名靠前。在日本拥有较高水平的医疗技能和医疗团队,是日本皇室和政界领导人较信任的医院之一。2012年天皇明仁接受了日本顺天堂大学附属顺天堂医院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手术预后非常好。
Q1:糖尿病患者在全世界都不少,特别是中国。据资料显示,2015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就高达1亿多人,而且还有很多人正在通往糖尿病的路上。但我们很多人对糖尿病的定义还不是很清楚,请问怎么样才算得了糖尿病?
专家回答: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糖利用障碍的结果,
1型糖尿病因胰岛素分泌缺陷,2 型糖尿病因肝等组织对胰岛素产生抵抗性。糖尿病患者从古至今都有,因为在患者的尿中发现了糖,所以称之为糖尿病,但大多数糖友尿中不含糖,所以确定是不是糖尿病,日本医学界也主要看血糖值。
如何测定血糖值呢?
①饭后2个小时后的血糖值;
②服用75g葡萄糖2小时候的血糖值;
③空腹时的血糖值
①和②的情况下,血糖值在140mg/dl属于正常范围,超过200mg/dl就应该考虑得了糖尿病;
空腹时的血糖值一般在70-120mg/dl,但在1997年以后这个值被设定为70-110mg/dl。1997年世界保健机构(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基准是:空腹时血糖值高过126mg/dl。当然这个基准因个人差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
2型糖尿病并不是突发疾病,在血糖值出现异常之前,在其他参考值方面却是属于糖友了。在中医方面,可以通过舌和脉象等症候来判断,即使在糖尿病早期也能被诊断出来。
除了血糖值外,临床上还从以下几点诊断糖尿病:
①患者口渴、多尿、体重减少;
②HbA1c ≥6.5%
③确认患有糖尿病独有的网膜症
Q2:经常听说糖尿病有1型和2型。这个怎么区分的呢?
专家回答:1999年,日本糖尿病学会把糖尿病分为4类:①1型糖尿病;②2型糖尿病;③基因异常等糖尿病;④妊娠糖尿病。但具体诊断措施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列举。我的提案是:①1型糖尿病,由于B细胞受损不能分泌胰岛素;②2型糖尿病,胰岛素正常而有胰岛素抵抗性或胰岛疲惫减低;③3型糖尿病,也就是妊娠糖尿病;④4型糖尿病,基因异常性糖尿病、药物诱发性糖尿病等。
Q3:为什么国内2型糖尿病患者占了绝大多数?具体是什么原因?
专家回答:据统计,所有糖友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了95%以上。我1980代初在国内大学学习中医时,当时国内糖尿病患者极少,但2007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就高居全球第二位。短短30年时间,主要不是基因突变,而是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所致。
1、不良生活习惯:
①表现在肉类、酒类、甜食类饮食过度;不规则的饮食习惯;
②运动不足:过度疲劳、睡眠不足
③过度的精神刺激:长期精神过度反应(喜、怒、忧、思、悲、恐、惊)。
2、药物副作用及滥用
①长期服用或滥用非类固醇类药物
②长期服用安定剂抗郁剂
3、治疗对策不足
现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重点主要为了控制血糖值,其实这是误区。降低血糖值较理想的就是食治疗方法和运动治疗方法,现实中多数人靠打胰岛素,具体原因就不必多言。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结果不是糖尿病的原因。我认为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值当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改善代谢、循环障碍体质,把糖变成能量。
Q4:糖尿病可怕在哪里?一些糖友认为自己就得了绝症似的。
专家回答:糖尿病并不是绝症,只要治疗得当,生活质量,寿命跟常人一样。糖尿病可怕之处在于它的并发症。合并症的本质是代谢循环障碍,组织细胞缺乏能量。
1、急性糖尿病并发症:
①糖尿病代谢性酮症中毒导致脑机能下降,失去意识;
②乳酸酸中毒。2型糖尿病患者乳酸酸中毒比较少,但在服用二甲双胍等降血糖药物时,容易发生。
③高渗透压昏睡:表现在一部分高龄糖尿病患者。
2、慢性糖尿病合并症
①糖尿病神经障碍:较早发生在手和足的末梢神经障碍,手足尖**等。近年来心血管系自律神经障碍导致突发死的案例也在增多;
②糖尿病眼疾患:比如网膜症、绿内障、
白内障等。其中网膜症是糖尿病患者较容易患上的并发症,较终导致失明;
③糖尿病肾疾患:2型糖尿病因毛细血管的循环、代谢障碍导致血管壁肥厚,引发肾脏系球体硬化,较终就是肾性高血压、肾硬化症、尿毒症、肾不全等疾病
④糖尿病足病变:表现在足变形、水虫病、低温火伤等。严重者整个足都烂掉。
Q5:现在治疗糖尿病,主要是注射胰岛素吧。我认识几位糖尿病患者,虽然他们是2型糖尿病,但注射胰岛素已经10多年了。
专家回答:目前较常见的就是注射用和口服用降糖剂。注射就是胰岛素,而口服的降糖药就很多,但主要是目前用的口服降糖药仍是磺脲类(SU)和双胍类(BG)。比如刺激胰岛素分泌型的SU药,促进血糖转化为脂肪,故易发胖和形成脂肪肝;糖新生控制剂BG药(双胍类降糖药 )降血糖的主要机制阻止肝脏利用乳酸能合成内源性葡萄糖;糖吸收障碍剂a-GI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是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糖到大肠被细菌发酵产气,导致屁多;这些药单独和联合使用降低血糖立竿见影,但要注意引起低血糖,低血糖比高血糖危害更大。其实糖是靠前能源,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动物细胞的能量是细胞各自燃烧糖和脂肪而产生的,神经细胞和红细胞等只能利用糖,特别依赖糖,血糖降到正常值一半以下就出现晕迷甚至死亡,世界上没有因为高血糖死亡的。倒是因降糖药诱发的低血糖而引起或加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Q6:据说现在有一种一周只服用一次的糖尿病药。由武田制药开发。被中国代购们宣传成了可以根治2型糖尿病的神药。您对此有何评价?
专家回答:曲格列汀本质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只是效果较长。进食后十二指肠和小肠的细胞产生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肠促胰岛素(incretin), 正常情况下,肠促胰岛素主要被二肽基肽酶IV(DPP-4)分解,曲格列汀通过抑制这个分解酶,延长肠促胰岛素的寿命,以保持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状态,这违背生理功能,能降血糖而不治病,像这样以降血糖为目的而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新药比较多:比如(DPP)IV阻碍药,SGLT阻碍剂;Akt磷酸化药等等。
Q7:那是不是现在不管是医院还是制药商,对糖尿病的治疗目标就是如何控制血糖?降糖药能从根本上治疗好糖尿病吗?
专家回答:现在大家都把血糖高等同糖尿病,所以就开发很多降血糖的药物来
治疗糖尿病,以为血糖控制住了就病愈糖尿病了。我认为这种思维很片面。糖尿病是糖利用不力为特征的代谢障碍疾病之一,应当使代谢恢复正常,仅仅降血糖不解决根本问题。血糖包括消化吸收外源性糖,和肝脏利用乳酸等产物再生的内源性糖,二甲双胍是抑制肝脏内源性糖合成,故用量过大会引起乳酸中毒;阿卡波糖抑制小肠吸收糖;注射胰岛素或各种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因促进糖转化为脂肪,导致越用越胖。血糖降了,代谢障碍往往加重。当然酮症中毒或胰岛萎缩时需要使用点胰岛素。目前所有的降糖药都是对症处理。
Q8:那您认为治疗2型糖尿病,应该从哪里作为突破口?
专家回答:2型糖尿病主要是不良生活习惯诱发而成的,所以应该从矫正不良生活习惯,对症治疗方法,体质改善等三方面着手,缺一不可。
1、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过度疲劳,精神紧张,过度饮酒,暴饮暴食、锻炼不足等等不良生活习惯,往往是2糖尿病发作的诱因。
2、对症治疗方法:血糖值,血压,血浆脂质轻度异常,通过体质调整,而过高时,适当使用降糖剂、降压剂、降脂药。
3、体质改善
体质改善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所在。对症治疗方法的控制血糖值的方法,并不能从本质上根治糖尿病,因为血糖值高仅是糖尿病的一个症状而已。而改善代谢、循环障碍体质才是治本。让脂肪和糖充分转换成能量。所以对症治疗方法和体质改善治疗方法并用,才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所在。也即是紧急状态时以对症治疗为主,而一般状态下以体质改善为主。
患了糖尿病还能活多少年?是不是终身需要打胰岛素?糖尿病可怕在哪里?
糖尿病治疗的现状和误区?为何说不能以血糖来衡量糖尿病的好坏?看了专家的回答,你还在纠结这些问题吗?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只要你控制得当,管住嘴,迈开腿,死亡就不会降临,你可以与糖尿病和平共处。
厚朴方舟2012年进入海外医疗领域,总部位于北京,建立了由全球权威医学专家组成的美日名医集团,初个拥有日本政府官方颁发的海外医疗资格的企业。如果您有海外就医的需要,请拨打免费热线进行咨询!
本文由厚朴方舟编译,版权归厚朴方舟所有,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注明"转自厚朴方舟官网(www.hopenoah.com)"字样,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上一篇:日本质子治疗脑胶质瘤新进展
下一篇:日本榊原纪念医院的神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