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服务热线:400-086-8008
第三版《世界癌症地图》出炉,防癌要避开这6大危险因素!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2020-03-04 作者:厚朴方舟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官网上发布了新的第三版《世界癌症地图》,包含了来自185个国家的数据,展示了全球癌症的规模、主要的致癌因素以及癌症预防和控制情况,与前两版的结构相同,主要包括癌症负担、危险因素以及采取行动三个部分。
癌症负担
全球癌症负担沉重,中国数据惨烈!
在全球范围内,2018年估计有1810万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此外,2018年,有4380万人在近5年内被诊断出癌症,并带癌生存。全球一半的癌症病例和癌症死亡发生于亚洲。人口较多的中国,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数量在全球中的占比也较高,分别为:430万(占比24%);290万(占比30%)。在世界134个国家中,癌症是导致过早死亡(在30-69岁之间)的主要原因。
整体来讲,肺癌是常发生的癌症,2018年共有210万新发病例(占比12%),也是主要的癌症死因(180万,占比18%)。女性乳腺癌是第二大常发生的癌症,因为其预后相对较好,癌症死因中居第5位(图10.3)。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中,重点介绍了主要的癌症危险因素在各地区和各国中的差异,包括吸烟、感染、不健康饮食、肥胖和紫外线辐射等。
一、吸烟
据统计,2017年,吸烟导致全球230万例癌症死亡(占所有癌症死亡的24%),另外还有19万例无烟烟草和二手烟导致的癌症死亡。不仅肺癌是由吸烟引起的常见的癌症,而且至少有19个其他部位或亚部位的癌症与吸烟有因果关系。
二、感染
全世界每年约有15%的新癌症病例归因于感染,其中2/3发生在较不发达国家。全世界重要的四种致癌感染是幽门螺杆菌(Hp),人乳头瘤病毒(HP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共占所有感染相关癌症的90%以上。
△世界范围内由不同感染源导致的癌症人数占比
三、不健康生活方式
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了体重过重、饮酒、缺乏运动、不健康饮食。
不健康的饮食,体重超重和缺乏运动会导致多种类型的癌症,并且是全球范围内新兴的癌症危险因素。体重过重(即超重和肥胖)会增加13种癌症的发病率,在2012年,体重过重导致的癌症占全球成人所有新增癌症病例的3.6%。大量摄入含糖饮料和久坐等行为会增加体重过重的风险,而有氧运动(包括步行)则可降低风险。
饮酒会导致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肝癌、结直肠癌和女性乳腺癌。2016年,在全球范围内,4.2%的癌症死亡归因于饮酒。
富含植物性食物的健康饮食模式(包括水果、非淀粉类蔬菜、全谷类和豆类、红色和加工肉类含量低)可以降低某些癌症的风险,尤其是大肠癌;而体育锻炼也可以降低某些类型癌症的风险,特别是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四、紫外线辐射
大多数皮肤癌是由紫外线(UV)辐射引起的。角质形成细胞皮肤癌(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是常见的人类癌症,全世界每年估计新增1300万例。
肤色浅,红头发,有雀斑和痣等是遗传性皮肤癌的危险因素,皮肤癌罕见于与生俱来的深肤色人种。儿童期曾暴露于高紫外线下的人,患皮肤癌的风险增加。
五、生殖和激素影响
生殖方式和接触生殖激素在女性某些癌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据统计估计,在高收入国家,将母乳喂养的时间从目前的水平增加到每个孩子12个月,在中低收入国家中,将每个孩子的母乳喂养时间增加至2岁,全球每年可以避免22,000例乳腺癌死亡。
六、环境与职业接触
1. 环境污染
每年,室外空气污染会导致600~800万人死于肺癌和其他疾病。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室外空气污染和室外空气污染中的颗粒物归类为已知的人类致癌物。
△全球室外空气中PM2.5浓度(颜色越深,PM2.5浓度越高)
2. 职业接触
普通人群中也可能发生一些职业接触,例如石棉和石棉纤维、苯和多氯联苯(PCB),尽管含量较低,但长期持续暴露于致癌物中,会导致工人罹患癌症。
石棉是职业性肺癌的重要原因,也是恶性间皮瘤的独特原因,并且在许多国家仍然是职业和环境危害。
△职业致癌物与相关癌症部位
采取行动
全方位、连续性干预,可大大降低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
报告指出,从预防危险因素到早期发现、治疗、幸存和临终关怀等各个方面,每个国家适当地在资源上广泛应用已知的干预措施,进行连续性的癌症预防和控制措施,可大大降低癌症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而定期筛查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和肺癌,可在治疗更成功且生存和病愈的机会较高的早期阶段检测出这些疾病。筛查包括对有健康危险且无症状的高危人群进行系统检查,并进行检测以尽早发现该疾病。
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建议
下面我们将14个常见癌肿的筛查建议一一列明,分享如下。
大肠癌
●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任一指标阳性应进行肠镜检查,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一次FOBT检查,如隐血试验阳性,则进一步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FOBT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年龄大于20岁的FAP和HNPCC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
●45-75岁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FOBT检查,每10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
●粪便或血液的多个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筛查,粪便标本的证据更为充分,但由于价格较为昂贵,限制了其应用。
(相关案例分享《陪母亲赴日就医的年轻女子,体检意外查出肠癌!(上)》《陪母亲赴日就医的年轻女子,体检意外查出肠癌!(下)》)
乳腺癌
普通女性
●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月检查一次;
●临床体检:20-29岁每三年一次,30岁以后每年一次;
●X线检查:35岁,拍摄基础乳腺片;隔年一次乳腺X线检查(钼靶);>40岁,每1~2年一次乳腺X线检查,60岁以后可隔2~3年乳腺X线检查1次。
●超声检查:30岁以后每年一次乳腺超声检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
●鼓励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年做临床体检1次,30岁以后建议乳腺核磁共振(MRI)检查。
(相关案例分享《乳腺癌复发赴英就医,皇家马斯登医院给出惊人意见》)
宫颈癌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议进行筛查:
1.21~29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
2.30~65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或者高危型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5年1次;
3.筛查结束时间:>65岁且既往多次检查均示阴性,则结束筛查;若曾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史者,再持续筛查20年,筛查频率视病情定;
4.接受过子宫全切术的女性(无宫颈),且过去20年里未曾有CIN2、CIN3、原位癌或癌症的女性,不需要检查;
5.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龄的建议(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
(相关案例分享《晚期宫颈癌患者赴日治疗,生命“判决书”被改写!》)
肺癌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LDCT筛查。建议尽可能使用32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膈角尖水平。基线CT扫描以后,根据病灶具体情况(形态、大小、边界等特征),建议至专科医院咨询具体下一步诊疗计划;
●若检出肺内结节,根据结节不同特征,磨玻璃、亚实性、实性结节及多发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LDCT复查;
●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介绍将PET/CT作为人群肺癌筛查的方法。
注:LDCT:低剂量螺旋CT
(相关案例分享《靠止疼药度日的肺癌患者,一个选择助他跨越人生至暗时刻》)
肝癌
●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
●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一次。
(相关案例分享《遇见奇迹,肝癌病愈!厚朴方舟专家团如何让他绝处逢生?》)
胃癌
●年龄>40岁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作胃镜检查。
(相关案例分享《胃癌晚期被判“死刑”,东渡日本重获新生!》)
前列腺癌
●建议对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的男性开展基于PSA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且在筛查前应详细说明前列腺癌筛查的风险和获益;
●血清PSA检测每2年进行1次,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PSA检测的终止时间;
●对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展基于血清PSA检测的筛查;
●不建议针对40岁以下男性进行人群筛查。
(相关案例分享《前列腺癌赴日质子治疗,肿瘤明显缩小!》)
甲状腺癌
甲状腺筛查要同时进行功能检查和形态检查。
一般人群
●目前没有用于甲状腺癌早期检测或常规筛查的标准试验。
●临床颈部体检:20-29岁每2~3年1次,30岁以后每年1次。
甲状腺癌高危人群
●颈部超声(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检查,每年一次。
●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一次颈部超声检查。
(相关案例分享《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日本专家一击中“靶”见奇效!》)
淋巴瘤
一般人群
●临床体检,每2~3年1次。
高危人群
●临床体检,每年1次。
上述临床体检包括以下项目:
①外科体检:浅表淋巴结和肝脏脾脏触诊;
②B超检查:浅表淋巴结、肝脏脾脏和腹腔淋巴结;
③血常规。
(相关案例分享《CAR-T细胞治疗方法方法成功挽救淋巴瘤复发患者!》)
食管癌
食管癌高危人群
●普通内镜检查,每2年一次;
●内镜检查病理提示轻度异型增生,每年1次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病理提示中度异型增生,每半年1次内镜检查。
(相关案例分享《食管癌肝转移,美国标准治疗显效果!》)
皮肤癌
●临床体检,每年一次。
●有高危因素者,由专业的医生进行皮肤检查,包括痣、胎记或其他色素异常区域,记录颜色、大小、形状或质地的变化,必要时进行活检。
胰腺癌
●以CA19-9等肿瘤标志物的血检结果结合腹部CT、MRI进行筛查,B超也能提供相应的帮助;
●尤其是有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变者每年一次CT或MRI检查。
胆囊癌
●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行血清CEA、CA199和肝胆B超检查;
●一般人群:建议每年行血清CEA、CA199和肝胆B超检查,尤其是女性。
脑部肿瘤
●重视脑部肿瘤的十大早期信号,需要到神经科或相关科室(眼科,耳鼻咽喉科,神经外科等)进一步检查。
(相关案例分享《罕见病患儿赴日就医,战胜髓母细胞瘤重获新生》)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重视健康,科学合理的做好早期筛查!
厚朴方舟2012年进入海外医疗领域,总部位于北京,建立了由全球权威医学专家组成的美日名医集团,初个拥有日本政府官方颁发的海外医疗资格的企业。如果您有海外就医的需要,请拨打免费热线400-086-8008进行咨询!
本文由厚朴方舟编译,版权归厚朴方舟所有,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注明"转自厚朴方舟官网(www.hopenoah.com)"字样,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热门服务
推荐阅读
日本权威医学专家
日本医院排名
服务案例更多>
全球咨询服务热线
400-086-8008
English | 微信端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5·0179
厚朴方舟健康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www.hopenoah.com
京ICP备1506179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27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