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本体检 > 日本体检问答 > 为什么年年体检正常结果还是得了癌

为什么年年体检正常结果还是得了癌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2018-01-18  作者:厚朴方舟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患有癌症,相信人们对于癌症疾病非常恐惧。一些人认为自己每年都体检,没有问题就没事。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健康体检≠防癌体检

癌症已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致死原因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新观念,一般的健康体检经常检查的几项指标正常本身不能表示我们身体就是很健康的。

老百姓通常所说的体检一般就是指“健康体检”,通常包括测量脉搏、血压、心电图、血常规、生化、肝肾功能、腹部彩超、胸片、肿瘤标志物等。

而把健康体检当作是全能的,这是曾经比较普遍的误区。必须要知道,健康体检≠防癌体检。健康体检只是一般性的健康检查,比如血压、血脂等等,通常针对的是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但基本没有涉及到常见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肿瘤。因为健康体检覆盖的范围和侧重点与防癌体检不同。

有人说不是查了肿瘤标志物和胸片,难道不能发现肿瘤的踪迹吗,回答是:常规检查太有限,会有太多“漏网之鱼”。因此体检结果如果正常,不等于身体没问题可以高枕无忧,更不等于你肯定没得癌症。

但大家也别轻易否定传统的健康体检,健康体检还是很有必要的,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对心、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压等进行检查,若发现异常情况,找相应的专科医生咨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恰当的处理或随访复查,对慢性病的防治很有用处。

没有哪一项检查是全覆盖、全能的,每项检查只能解决某个问题,健康体检结果正常,远不能下结论没有得癌。 防癌体检是一种更加专业针对性更强的体检方式,目的是早期发现肿瘤,或者发现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对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筛查。

防癌,没有症状,也应体检

一般查出有癌症大多是因以下几种情况:

1、感到有症状,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出来;

2、因为其它病症去医院检查,结果附带查出来有某种癌症;

3、常规体检,查出有异常,进一步检查发现癌症;

4、有针对性的癌症检查,像常规体检一样定期进行,检出异常。

众所周知,癌症如果能早期发现,根治的机会大大增加,但要等症状出现了再去检查往往错过了权威治疗时机,因此在没有症状时主动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是非常有意义的。

不少癌症可以在没有症状的早期发现,目前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几种癌症已经能在无症状的情况下,通过体检及普查早期发现。但防癌筛查,尤其是自体无症状时的早期检查,目前仍是很有争议的领域。

以较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为例,胃癌早期发现靠胃镜、结直肠癌早期发现靠粪便隐血试验和肠镜、肝癌早期发现靠甲胎蛋白和超声检查。然而胃镜、肠镜似乎都不在常规体检的范畴里,所以更为全面的体检(包含防癌体检)应该加上胃镜、肠镜检查,尤其建议50岁以上从未做过的人应该去做一次。

胃肠道等内脏不同于甲状腺、乳腺等浅表器官,出处病变难以自我发现,加之抽血、胸片、超声、CT等常规体检也是难以发现早期胃肠道的病变,因此做一次胃镜、肠镜了解自己胃肠道健康是非常有意义的。

如何做到合理筛查?

癌症种类繁多,看似让人防不胜防,其实不然。健康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始终是预防癌症、保持健康的较有效的方法。

这么多的检查方法,体检时想一个不落全查一遍是不现实的。我们的建议是一般初次检查常选取常规的、创伤小的简单检查方法,比如血尿粪常规、腹部超声、甲状腺、乳腺触诊和超声、腹部体检、直肠指诊等,这些检查方法是初级的、简单的,属于筛选性质的。

出筛后、高危人群或怀疑癌症者进一步进行vip的检查(针对性检查),比如增强CT或者直接的病理学活检,比如肠镜、胃镜取活检等(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依据)。通过针对性体检,虽然还无法查出所有的早期癌症,但也可以发现不少早期癌症,这点就是较有价值的,进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更合理有效地筛查。

总结:看似毫无征兆的肿瘤突然发生,似乎无从预防,但其实有时候不是毫无征兆,而是我们缺乏健康知识和预防意识,因此平时里多学习一些常见病的知识与预防也是一种物超所值的健康投资。

常见恶性肿瘤针对性体检策略

一、消化系统

食管癌

高危人群:过烫过快的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Barrett食管、食管癌高发地区人群(秦岭、太行山、闽粤赣交界)等。

针对性检查:内镜检查、上消化道造影、胸部增强CT等。50岁以上5-10年做一次内镜或上消化道造影。

胃癌

高危人群:家族史:一级亲属、幽门螺杆菌感染伴萎缩性胃炎、“老胃病”例如胃溃疡经久不愈、胃息肉、手术后残胃等、高发地区人群50岁以上人群:如西北地区、东三省、沿海地区等,尤其是有长期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饮食习惯。

针对性检查:胃镜检查,建议高危人群40开始3-5年一次、一般人50岁开始5-10年一次。

肝癌

高危人群:慢性肝炎(乙肝、丙肝)、肝硬化、长期酗酒、肝癌高发区50岁以上人群、家族史等。

针对性检查:腹部超声、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敏感性很高)、CT。

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家族史、长期高脂低纤维素加工肉制品饮食、肠道息肉病史、肥胖与糖尿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针对性检查:肠镜检查,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1次大便隐血试验检查,每5~10年进行1次纤维结直肠内镜检查或钡剂灌肠造影检查。有高危因素肠镜检查间隔时间可能需要缩短。

二、其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肺癌

高危人群:年龄50~70岁、吸烟史大于30包年(包年=每天吸烟的包数×连续吸烟的年数)、当前吸烟或过去15年内已戒烟的人群,肺癌家族史。

针对性检查:低剂量高分辨率胸部CT。高危人群根据情况3-5年复查一次,甚至有人认为重度吸烟等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一次CT。也建议,没吸烟的健康人群应该在50岁时做一次。其他无创方法还有:痰脱落细胞学检查。

乳腺癌

高危人群:乳腺癌家族史、BRCA1基因突变、月经初潮早生育年龄晚、肥胖、不规范使用雌激素、曾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小叶原位癌或乳腺不典型增生等。

针对性检查:触诊、钼靶。30~40岁妇女每1~3年接受乳房触诊检查(自检或找医生),40岁以上有高危因素的妇女增加乳房钼靶拍片检查。

宫颈癌

高危因素:HPV持续阳性,家族史。

针对性检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HPV疫苗可预防宫颈癌。

以上列出了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不是所有人都要做相应的针对性检查,人们应该按照是否有生活习惯或家族史等危险因素来选择相应的防癌筛查的体检项目。

如果符合高危人群,那么在体检时有必要加做一些针对性检查,尤其是50岁以上,人到中年为自己健康加一道保险锁。另外日常生活中,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吸烟酗酒)就能让你走出高危人群。

厚朴方舟2012年进入海外医疗领域,总部位于北京,建立了由全球权威医学专家组成的美日名医集团,初个拥有日本政府官方颁发的海外医疗资格的企业。如果您有海外就医的需要,请拨打免费热线400-086-8008进行咨询!

本文由厚朴方舟编译,版权归厚朴方舟所有,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注明"转自厚朴方舟官网(www.hopenoah.com)"字样,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上一篇:出国看病:什么是CT检查?什么是MRI检查? 下一篇:pet/ct检查的优势是什么?

热门服务

  • 日本精密体检

    日本医疗体检综合服务平台

    高性价比的专业体检套餐

    了解详情

  • 远程视频会诊

    足不出户与国际医学专家沟通

    新型用药方案和治疗方案

    了解详情

  • 海外就医安排

    专业的一站式海外就医服务

    国外专家预约、落地安排

    了解详情

推荐阅读

日本权威医学专家

铃木健司是日本顺天堂大学附属顺天堂医院呼吸外科主任,擅长肺癌、纵膈肿瘤、转移性肺癌的诊断和治疗。铃木教授的肺癌手术经验十分丰富,是世界级的肺癌手术专家。在高难度的肺癌手术治疗方面,铃木健司教授是日本的领军者。铃木
久保田馨教授是日本医科大学呼吸科教授、日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癌症中心主任、日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化疗科主任。久保田馨教授曾在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工作二十余年,在肺癌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久保田馨教授每年做200例以上肺癌为主的恶性肿瘤诊断,和150例以上的化疗及靶向药物治疗。久保田馨教授与北东日本研究机构(NEJ)和东京癌症化疗研究会(TCOG)等机构共同参加临床试验,其中包括:NEJ01、NEJ02。久保田馨教授已发表了20余篇重要论文,其中几篇对小细胞肺癌的原因进行推论,并提出了临床研究方法。另外,他采用独自的从染色体推测的研

日本医院排名

日本顺天堂大学附属顺天堂医院

日本综合排名前列的医院

日本榊原纪念医院

日本治疗心脏病权威医院

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病院

癌症医学合作基地医院

全球咨询服务热线

400-086-8008

English | 微信端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5·0179
厚朴方舟健康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www.hopenoah.com 京ICP备1506179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27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