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服务热线:400-086-8008
首页 > 医疗前沿资讯 > 海外前沿医讯 > 海外医疗:澳大利亚肿瘤协会竟将运动写入处方!
海外医疗:澳大利亚肿瘤协会竟将运动写入处方!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2018-06-07 作者:厚朴方舟
大家都知道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和循环,很多地方都要求要多做运动,是因为运动的好处不仅仅与此,更多还有直接或者间接帮助预防某些癌症!是不是觉得很神奇,马上来一起看看吧:
不是随口说说,研究人员为此认真地写了一篇声明:
图注:文章阐述了运动与手术、化疗或放疗一起在癌症护理中的作用,呼吁将运动作为癌症患者日常护理的一部分。
并且不只是一家之言,这项声明得到了25个有影响力的健康和癌症组织的认可,其中包括澳大利亚癌症委员会(Cancer Council Australia)。
癌症的可怕,不必多说。
虽然生命在于运动,但平时感个冒、发个烧,医生都叫我们好好休息呢!何况面对身心饱受折磨的癌症患者,难道不是休息更重要?
哦……可能真的不是。
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啪啪打脸我们以为的常识。
一
扶朕起来!运动能使癌症患者显著获益
运动的好处不仅限于健康人,也包括癌症患者。
图片来源: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运动肿瘤学小组
如果有一种药物可以使癌症患者在治疗中的副作用降低,同时癌症复发风险、相对死亡风险也降低,那这种药物一定是癌症治疗的重大突破,一定会被每一个癌症患者使用,对吧?
而事实上,确实有这种“药物”——运动。在恰当的监督指导下,运动对于癌症患者而言是不受威胁的,且并发症低。
小心避让,前方数据来袭……
研究表明,癌症治疗之前、期间和/或之后的定期运动均可降低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并与新发癌症、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降低相关;
化疗期间进行的锻炼不仅能够减少患者由于治疗产生的短期疲劳,甚至在治疗结束4年后仍在发挥作用;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身体活动对某些类型癌症的复发、特异性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具有保护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
根据前沿的研究结果,与久坐的人相比,在治疗前后身体活跃的癌症患者的生存率高出40%。
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据均表明运动的益处,这也使许多国际癌症组织对癌症患者相关运动指南越来越认可。包括ACS、NCCN 和 ACSM 均在指南介绍没有明显运动功能受限的癌症幸存患者,进行规律的运动。
图片来源: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运动肿瘤学小组
以往,我们对癌症的患者的建议都是好好休息。虽然医护人员都了解运动的好处,但却不经常将其作为癌症护理计划的一部分。而这项声明中建议所有从事癌症护理的医护人员应当:
1. 将运动作为癌症标准治疗计划的一部分;
2. 建议患者遵循运动指南;
3. 将患者转诊给有癌症护理经验的运动生理学家或理疗师。
二
适合癌症患者的运动,长啥样?
好吧,既然运动对于癌症的治疗及预后如此友好,当然得重视!
可是,什么类型的运动合适呢?做家务算吗?爬楼梯算吗?
运动时间又需要多长?半个小时会太短吗?三个小时又会太长吗?
该声明的主要作者、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教授 Prue Cormie 博士表示,所有患有癌症的人都应该避免不活动,并在癌症诊断后尽快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即尽可能在当前能力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体力活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的有氧运动(例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
每周进行2~3次阻力训练(即举重),涉及针对主要肌肉群的中等强度运动训练。
不过她也强调:“这些建议应该根据个人情况调整,以尽量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将健康益处大化。”
运动虽然简单,但合理的运动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到了,尤其是对癌症患者更要慎重;而且这样的运动建议未免太“专业”,跟着建议直接开始运动不免容易懵圈。因此在开始运动前先了解癌症,咨询有经验的运动专家和医生的意见是重点。
毕竟每个患者的疾病状况、治疗状况、身体状况都不同,没有理由让极度疲乏的患者骑半个小时的自行车。
总之,别让你的身体处于不活动状态,别忘了还有一种癌叫“懒癌”~
厚朴方舟2012年进入海外医疗领域,总部位于北京,建立了由全球权威医学专家组成的美日名医集团,初个拥有日本政府官方颁发的海外医疗资格的企业。如果您有海外就医的需要,请拨打免费热线400-086-8008进行咨询!
本文由厚朴方舟编译,版权归厚朴方舟所有,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注明"转自厚朴方舟官网(www.hopenoah.com)"字样,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热门服务
推荐阅读
日本权威医学专家
日本医院排名
服务案例更多>
全球咨询服务热线
400-086-8008
English | 微信端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5·0179
厚朴方舟健康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www.hopenoah.com
京ICP备1506179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27115号